贺新郎·白日沉江底

词牌名贺新郎|朝代:近现代|作者:宁调元|

白日沉江底。有绵绵、乱愁无数,被风吹起。万仞重墙遮不住,不合与愁同死。

又不认、知愁何似。该早分离还更忍,想平生、总为多情累。

重会面,不消已。

猜您喜欢

  • 1.《和指挥兰花韵·其二元朝·陈谟临风玉立自堂堂,肯为榕阴借晚凉。瑶柱葳蕤疑剪水,铢衣萧飒自凝霜。操琴好在虞韶后,纫佩还思楚泽傍。曲江祠下违心赏,千古空怀是国香。
  • 2.《示海会道人宋朝·洪朋十方薄伽一条路,打破乾坤无处所。若人问我祖师禅,东边日出西边雨。
  • 3.《拟寒山寺·其七十二宋朝·释怀深恶人骂善人,善人总不对。善人若还骂,彼此一智慧。不对心清凉,骂者口热沸。正如人唾天,迁从己身坠。
  • 4.《过娄宪副莲塘书屋留饮赋诗次韵奉答二首·其一明朝·江源再到莲塘鬓欲丝,风光翻胜十年时。鸢飞鱼跃池中景,翠竹青螺画里诗。却恨酒杯欺量浅,不嫌山鸟叹归迟。尊前且了平生话,分付将军莫漫驰。
  • 5.《中秋吴门即事明朝·汪道会八月吴台暑气微,素魄濯露扬清辉。菱舟出浦欸乃唱,莲塘夹岸熠耀飞。浣纱女儿双白足,织锦小妇流黄机。青丝画舫冶游子,挟瑟鸣琴午夜归。
宁调元的诗词曲代表作

宁调元(1883—1913)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。字仙霞,号太一,笔名有辟支、屈魂,化名林士逸,湖南醴陵人。1904年加入华兴会,次年留学日本,并加入同盟会。回国后创办杂志,鼓吹反清革命,遭清政府通缉,逃亡日本。萍浏醴起义爆发后,回国策应,在岳州被捕,入狱3年。出狱后赴北京,主编《帝国日报》。1912年初在上参加民社,创办《民声日报》。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。二次革命期间来沪,参与讨袁之役。后赴武汉讨袁起义,二次革命失败后,宁调元不幸被捕,1913年9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,年仅30岁。其篇激昂悲壮,格沉郁,作品多写于狱中,著有《太一遗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