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新郎·白日沉江底

词牌名贺新郎|朝代:近现代|作者:宁调元|

白日沉江底。有绵绵、乱愁无数,被风吹起。万仞重墙遮不住,不合与愁同死。

又不认、知愁何似。该早分离还更忍,想平生、总为多情累。

重会面,不消已。

猜您喜欢

  • 1.《锡山铭二首·其一唐朝·佚名有锡兵,天下争。无锡宁,天下清。
  • 2.《踏莎行·别怨明朝·王翃远水千重,情人一个。孤舟送别成愁坐。无多几点泪痕添,长江今日寒潮大。岂不怀思,终伤寡和。如何奈此清秋过。征帆虽挂且迟开,西风为我吹他破。
  • 3.《再和·其二宋朝·许景衡长笑麝脐难作敌,未饶沉水独称珍。移根只好留閒处,不见纷纷药市人。
  • 4.《次韵惠梅禅师见寄秋日四首·其四宋朝·释德洪饱霜毛颖泛松煤,窗底鱼笺自在开。琢得小诗清似玉,步筇时绕紫莓苔。
  • 5.《送廉使傅公元朝·戴芳持节江东又四年,一襟风月浩无边。神驰华岳三千里,身到长安尺五天。客路黄花明白发,别筵绿醑照金船。从兹早慰苍生望,便合为霖复旧毡。
宁调元的诗词曲代表作

宁调元(1883—1913)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。字仙霞,号太一,笔名有辟支、屈魂,化名林士逸,湖南醴陵人。1904年加入华兴会,次年留学日本,并加入同盟会。回国后创办杂志,鼓吹反清革命,遭清政府通缉,逃亡日本。萍浏醴起义爆发后,回国策应,在岳州被捕,入狱3年。出狱后赴北京,主编《帝国日报》。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,创办《民声日报》。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。二次革命期间来沪,参与讨袁之役。后赴武汉讨袁起义,二次革命失败后,宁调元不幸被捕,1913年9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,年仅30岁。其篇激昂悲壮,格沉郁,作品多写于狱中,著有《太一遗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