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阳台·题华秋岳横琴小像

词牌名高阳台|朝代:清朝|作者:厉鹗|

剑气横秋,诗肠涤雪,风尘湖海年年。三径归来,慵将身事笺天。

草堂不著樱花梦,寄疏狂、菊涧梅边。想清游,如此须眉,如此山川。

猜您喜欢

  • 1.《枣阳道中宋朝·邢居实春仲赋南征,岁暮复北走。区区徒尔为,惭愧道旁堠。岐路剧羊肠,重岗九十九。马疲须著鞭,袖短难藏手。与君从此别,把袂倚衰柳。百年但如斯,不日成老丑。我本四方人,飘泊...
  • 2.《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扎卷歌元朝·柯谦企清风兮薇山之阳,宝芳帖兮薇露之香。意人世不可以久留兮,雷霆下而取将。幸邺侯之巾袭兮,俨墨迹之未亡。把一麾而束来兮,文正之乡。乔木苍苍兮,兰菲菲其弥芳。嘉先正之...
  • 3.《同达观上人过城东别墅明朝·王樵师来南岳意犹勤,指点真如显法门。几度临流话心处,夕阳烟水一孤村。
  • 4.《题草衣岩宋朝·释德洪祝融凌寒空,方陟缘云径。此山翠被重,有岩如侧磬。拂石聊枕肱,便觉诸缘静。万瓦粲霜晓,千里增目迥。石头有高弟,衣草却心病。千年续灯人,谁接悬丝命。
  • 5.《周国雍参藩寄红罽衣赋此为谢明朝·朱多炡万里蚕丛亦浣纱,使君缄赠自三巴。濯残秋水天孙锦,染尽春山杜宇花。懒集芰荷成短褐,閒过祗树混袈裟。相思几上江边阁,却捲珠帘坐暮霞。
厉鹗的诗词曲代表作
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著名人、学者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
康熙五十九年(1720年),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,看到厉鹗的试卷,大为欣赏。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。进京以后,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,但未能考中进士。乾隆元年(1736年),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,参加“博学鸿词”考试。由于考试过程中,误将《论》置于《诗》前,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。此后,终身未仕。
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,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。在词派问题上,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,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。厉鹗以“清”与“雅”作为词好坏的标准。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,词应该是幽隽清绮,婉约淡冷;作品蕴意上,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,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。他与查为仁合编的《绝妙好词笺》成为继朱彝尊《词综》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。另外,厉鹗也长于写诗,特别是五言诗。他与杭世骏齐名,《清代学者象传》中称其:“为诗精深峭洁,截断众流,于新城(王士祯)、秀水(朱彝尊)外自树一帜。”厉鹗读书搜奇嗜博,钩深摘异,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。
著有《樊榭山房集》、《宋诗纪事》、《辽史拾遗》、《东城杂记》、《南宋杂事诗》等书。其中《南宋杂事诗》一书,采诸书为之注,征引浩博,为考史事者所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