蚕简介

(学名:Bombyx mori)为蚕蛾科家蚕蛾属下的一种昆虫,别名桑蚕蚕。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,其发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:卵、幼虫、蛹和成虫。卵呈椭圆形,初为淡黄色,后变灰紫色或绿色,孵化期为10天。幼虫初为褐色,逐渐变为白色,成长为“小蚕”和“大蚕”,最后吐丝结茧。蛹初为乳白色,后变为深褐色,雌雄蛹可以通过腹节的特征区分。成虫体色为白至灰白色,翅膀和翅脉有灰褐色的端线和横脉,触角双栉状。

中国是家蚕的起源地,已有约5000年的家养历史,如今家蚕的分布较广泛,主要养殖国家包括日本、俄罗斯、印度和韩国等,在中国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、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。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,但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吃其他植物,如柘、橙桑和榕等。但食用非桑叶植物可能会影响其生长,甚至导致中毒死亡。

家蚕及其产品用途广泛,家蚕红蛹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作为营养品食用或用于生产食品和药品,蚕沙是优质饲料和肥料。药用方面,家蚕各部分如白僵蚕、蚕沙、蚕茧、蚕蜕和蚕蛹可治疗多种疾病。工业上,天然蚕丝被誉为“纤维皇后”,用于服饰和家居用品。经济上,在2003年中国丝绸工业年总产值700亿元,茧丝产量和出口量占全球70%以上。家蚕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材料,对鳞翅目害虫研究及环保农药开发有重要影响,中国已绘制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。此外,桑树、蚕和丝的形象还出现在神话传说、出土文物、书诗词以及民俗文化中。

王炎·关于蚕的古诗(共1首)

王炎的诗词曲代表作

王炎(1137——1218)字晦叔,一字晦仲,号双溪,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年十五学为文,乾道五年进士,调明州司法参军,丁母忧,再调鄂州崇阳簿,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,议论相得。秩满,授潭州教授,以荐知临湘县。通判临江军,召除太学博士,庆元三年,迁秘书郎。四年,除著作佐郎,兼实录院检讨官。五年,迁著作郎兼考功郎,兼礼部员外郎。六年,除军器少监,迁军器监,主管武夷山冲佑观。起知饶州,改湖州,不畏豪强,有“为天子臣,正天子法”之语,人多传诵。然终以谤罢,再奉祠。所居有双溪,筑亭寄兴,以白乐天自比。嘉定十一年卒,年八十二。生平与朱熹交厚,往还之作颇多,又与张栻讲论,故其学为后人所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