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邙山简介

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,黄河南岸,是秦岭山脉的余脉,崤山支脉。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,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西的巩县(现巩义市)神堤(地名),邙山头就在黄河南岸与洛河的交汇处西南侧,长度100多公里。狭义的邙山仅指洛阳市以北的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。

邙山海拔300米左右,为黄土丘陵地,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,也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,在历代多有帝王名人身葬于此,于是有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之说。最高峰为翠峰,在今洛阳市区正北,上有道教名观上清宫。

刘沧·关于北邙山的古诗(共1首)

  • 1.《过北邙山唐朝·刘沧 散漫黄埃满北原,折碑横路碾苔痕。空山夜月来松影, 荒冢春风变木根。漠漠兔丝罗古庙,翩翩丹旐过孤村。 白杨落日悲风起,萧索寒巢鸟独奔。

刘沧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,字蕴灵,汶阳(今山东宁阳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体貌魁梧,尚气节,善饮酒,好谈古今,令人终日倾听不倦。公元854年(大中八年),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。调华原尉,迁龙门令。沧著有集一卷(《新唐书艺文志》)传于世。刘沧为公元854年(宣宗大中八年)进士。据《唐才子传》,刘沧屡举进士不第,得第时已白发苍苍。
刘沧所作的《秋日过昭陵》结联:“那堪独立斜阳里,碧落秋光烟树残。”在他之前,唐人把唐太宗的陵墓写得这样凄凉的不多。胡震亨云:“刘沧诗长于怀古,悲而不壮,语带秋意,衰世之音也欤?”(《唐音癸签》卷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