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,曾制《水调歌》,唐代发展为大曲(即大型歌舞曲)。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,“歌头”就是开头一段。《水调歌》有散序、中序、入破三部分,“歌头”为中序的第一章,又名“元会曲”“凯歌”“台城游”等。

水调歌头》,是词牌名之一,又名《元会曲》、《凯歌》、《台城游》、《水调歌》,双调九十五字,上片九句四平韵、下片十句四平韵。唐朝大曲有“水调歌”,据《隋唐嘉话》,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。宋乐入“中吕调”,见《碧漫志》卷四。凡大曲有“歌头”,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。名篇有宋代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几时有》,宋代陈亮的《水调歌头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虏》,毛泽东的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《水调歌头重上井冈

水调歌头 刘凤梧

  • 1.《水调歌头·其一·春日游龙山近现代·刘凤梧龙山鸟语静,绿竹影沉沉。悠然别有天地,都不许尘侵。客岁记曾游处,犹忆十分秋色,落叶下疏林。寺入龙珠里,倚杖发狂吟。青罗袜,乌丝帽,绿弦琴。此生惜几两屐,谁识壮游...
  • 2.《水调歌头·其二·春日游龙山近现代·刘凤梧春风玉勒骋,踏碎九皋烟。杨枝柳枝生绿,点缀集贤关。日映龙山半面,花发杜鹃千朵,向我十分妍。遥忆山之麓,尤必有幽兰。卸雕鞍,著蜡屐,蹑龙肩。看他八皖春色,明媚笑龙...
  • 3.《水调歌头·夜午闻刁斗近现代·刘凤梧夜午闻刁斗,拭眼望乡关。雁声嘹唳天际,恨不报平安。人若水潮弥漫,我怯秋风萧瑟,烽火遍尘寰。手揽菱镜照,一夜减朱颜。对银灯,听漏箭,五更残。迩来心力俱瘁,难得白云...
刘凤梧(1894—1974),名国桐,一字威禽,号蕉窗老人,又署司空遁叟,安徽岳西古坊乡人。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安徽大学文学院,曾从桐城胡渊如、潘季野、长沙陈慎登诸先生学,从蜀中李大防(范之)、周岸登(癸叔)二词学教授学词。任安徽省教育厅视导及安庆各中学教师多年。1949年秋退归故里,改业行医。1957年,受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。“文革”后期病逝。有《蕉轩诗钞》,《病蛩吟草》、《劫火集》、《绿波词稿》,共诗词四千余首,由幼子梦芙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