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英台近·壬子元宵,悔之、复澄、豁轩同过草堂,雨后对月作

词牌名祝英台近|朝代:清朝|作者:林朝崧|

倒金尊,摇玉尘,花底越吟苦。

待月眠迟,宝鸭冷香炷。

夜深丝雨初晴,罗云不散,怅九点齐烟何处?

感今古,谁更擪笛津桥,唐宫曲偷谱。

料得灯楼,永夕罢歌舞。

茫茫天上人间,海枯石烂,问此恨嫦娥知否?

注释

1. 押词韵第四部

相关古诗分类

猜您喜欢

  • 1.《次韵毛彦明训导过访元朝·陈镒山斋终日睡昏昏,有客相过夜向分。张烛共谈三载别,读书谩守半生勤。自怜冷味齑盐淡,不放冰肠曲蘖醺。明日沙头又分手,小舟撑破一溪云。
  • 2.《休老堂铭宋朝·杨杰妙高峰顶,不住正处。毗耶离城,别闻一路。铁钵铜瓶,葛巾草履。付者不取,取者不付。谷有归云,木凝甘露。师子嚬伸,象王回顾。门外老胡,一苇横度。
  • 3.《怀柯尧锡明朝·佘翔文藻翩翩锦不如,江湖风雨怅离居。长卿不是临邛客,谁向云霄荐子虚。
  • 4.《登天坛和前韵明朝·宋荣九天上隔两三重,势压尘寰百万峰。一片楼台凌绝顶,满空星斗挂乔松。烟霞晓舞冲霄鹤,雷雨时惊济暵龙。最是扶桑红日上,清光先照玉芙蓉。
  • 5.《答刘茂生寄怀明朝·李云龙昨夜入我梦,今朝得尔书。彽徊一水上,凄断八行馀。欲去愁江永,期归在岁除。不知堤畔柳,春信近何如。
林朝崧(1875~1915),字俊堂(一作峻堂),号痴仙,又号无闷道人。台湾台中人,晚清秀才出身,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「栎社」创始人,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。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,1895年日本领台,时年廿一,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,1897年一度回台,停留数后再赴泉州,1898年移居上,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。返台后,他与洪弃生、赖绍尧、林幼春、陈瑚、吕敦礼、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。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「栎社」之名,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-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,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,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。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、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,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。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,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,共有社员二十人、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,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。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,梁氏对痴仙、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,深表肯定。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,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,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「同化会」。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,旋归失败,痴仙经此打击,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。痴仙诗的内容,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,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,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。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,文字清丽多姿,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。  林朝崧诗,目前通行之版本为《无闷草堂诗存》,在他去世十馀年后,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,由鹿港信昌社印行,于昭和八年(1933)分成两册装订(上册为一至三卷,下册为四至五卷)出版。全书五卷,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,附录诗馀一卷,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。龙文出版社「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」第一辑第八、九册两册所收《无闷草堂诗存》,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,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,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,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。台湾银行「台湾文献丛刊」第七十二种所收《无闷草堂诗存》,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,但有不少错字。。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,名为《无闷草堂诗钞》于1919~1923年连载于《台湾文艺丛志》(未以单行本出版)。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,但《诗钞》所收总数较《诗存》多出不少。(廖振富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