砧杵简介

砧杵是古代洗衣工具的组合称谓,由捣衣石(砧)与棒槌(杵)构成。该词汇在汉语体系中既指代实物工具,又延伸出捣衣行为的引申义。唐代诗词中频繁出现该意象,如李中句"一城砧杵捣残秋"、韩翃"砧杵千家"等,通过捣衣场景营造秋夜怀乡的意境。现存文献记载该词存在"碪杵"异体写法,法语对应译名为"enclume et pilo"。

贺铸·砧杵的诗句(共1句)

贺铸的诗词曲代表作
贺铸(1052~1125)北宋词人。字方回,自号庆湖遗老。汉族,祖籍阴(今浙江绍兴),后迁卫州(今河南卫辉市)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,所娶亦宗室之女。自称远祖本居山阴,是唐•贺知章后裔,以知章居庆湖(即镜湖),故自号庆湖遗老。 贺铸长身耸目,面色铁青,人称贺鬼头,曾任右班殿直,元佑中曾任泗州、太平州通判。晚年退居苏州,杜门校书。不附权贵,喜论天下事。能诗文,尤长于词。其词内容、格较为丰富多样,兼有豪放、婉约二派之长,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。用韵特严,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。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,意境高旷,语言浓丽哀婉,近秦观晏几道。其爱国忧时之作,悲壮激昂,又近苏轼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,足见其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