砧杵是古代洗衣工具的组合称谓,由捣衣石(砧)与棒槌(杵)构成。该词汇在汉语体系中既指代实物工具,又延伸出捣衣行为的引申义。唐代诗词中频繁出现该意象,如李中诗句"一城砧杵捣残秋"、韩翃"砧杵夜千家"等,通过捣衣场景营造秋夜怀乡的意境。现存文献记载该词存在"碪杵"异体写法,法语对应译名为"enclume et pilo"。
郭印[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],字不详,号亦乐居士,成都双流人。约宋钦宗靖康初前后在世。年在八十岁以外。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。任仁寿、铜梁等地县令,左朝请大夫等。宋高宗绍兴十八年(1148),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、举人不当降一官。终刺史,年八十余卒。与秦桧虽曾同窗,然绝不与通,家居十八年。性嗜山水,工诗,与曾慥、计有功、蒲瀛(蒲大受)、冯时行、何耕道等交游甚密,诗存七百余首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“其诗才地稍弱,未能自出机抒,而清词隽语,瓣香实在眉山”。佳作有《舟中遇雨》、《归云溪》等。著有《云溪集》十二卷传世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