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人简介

游人,汉语词语,拼音为yóu rén,最初指无固定产业的流浪者,后逐渐衍生出流民、游客等多重含义。其词义随历史演变呈现从社会批判到中性描述的转变。

早期文献如汉代《盐铁论》以“无旷地,无游人”强调其流民属性;唐代《新唐书》延续此义,指受赋役压迫的离乡者。宋代起词义转向中性,苏轼“桥上游人未厌”与林升“暖熏得游人醉”均指游览者。明清时期,“游人”多与山水名胜并提,如潘耒笔下“游人络绎灵巖来”,现代汉语中“游客”成为主要义项。

词义衍变体现在典籍中:汉至唐侧重社会属性,南朝文渐增羁旅思乡之情,宋元后游览意涵固化,形成“无产者”与“观光者”的双重语义结构。《老残游记》《文明小史》等作品进一步拓展其作为游客的用法。

萧立之·游人的诗句(共1句)

萧立之的诗词曲代表作

萧立之(1203年~?)(生年据本集卷下《壬午元日试笔……》“年似渭滢人样子”、“记前壬午甫能冠”推定),原名立等,字斯立,自号冰崖,宁都(今属江西)人。理宗淳祐十年(1250年)进士,南昌推官,通判辰州。南宋危急时期,参预保卫本朝的战争;南宋亡後,对元代的统治极端憎恶,遂而归隐。诗为谢枋得所赏。作品大多爽快峭立,自成格。有《冰崖诗集》二十六卷,已佚。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《冰崖公诗拾遗》三卷。事见本集末附敏《识后》,明嘉庆《赣州府志》卷九有传。萧立之诗,以《四部丛刊》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副本为底本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