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食简介

衣食是汉语词语,拼音为yī shí,指衣服和食物,泛指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中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”的记载。

其内涵包含物质与社会双重维度:既指衣、食等生存必需品,也延伸至俸禄、职业等社会功能概念。如《水浒传》以“寻些衣食”代指谋生手段,《国语》记载周弃“衣食民人”体现其供养他人的功能。历代典籍中,该词既可描述个体生活状态,亦能反映民生与经济的关系,如清代《田家杂兴》用“衣食起干戈”展现生存矛盾。

词源流可溯至先秦文献,《管子》提出“衣食足而知荣辱”的治国理念。唐宋时期,杜甫句“计拙无衣食”凸显其民生语境,明清小说如《喻世明言》则强化了世俗化应用。其语义始终与伦理观念、经济基础紧密关联,成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
张耒·衣食的诗句(共1句)

张耒的诗词曲代表作

张耒(1054~1114年),字文潜,号柯,人称宛丘先生、张右史。生于北宋至和元年(1054年),殁于政和四年(1114年),享年六十一岁。
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,历任临淮主簿、著作郎、史馆检讨。哲宗绍圣初,以直龙阁知润州。宋徽宗初,召为太常少卿。苏门四学士之一。“苏门四学士”(秦观黄庭坚、张耒、晁补之)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。诗学白居易张籍,平易舒坦,不尚雕琢,但常失之粗疏草率;其词流传很少,语言香浓婉约,格与柳永、秦观相近。代表作有《少年游》、《风流子》等。《少年游》写闺情离思,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,让人羡煞爱煞,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“浓得化不开”。著有《柯山集》、《宛邱集》。词有《柯山诗余》,赵万里辑本。后被指为元佑党人,数遭贬谪,晚居陈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