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食简介

衣食是汉语词语,拼音为yī shí,指衣服和食物,泛指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中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”的记载。

其内涵包含物质与社会双重维度:既指衣、食等生存必需品,也延伸至俸禄、职业等社会功能概念。如《水浒传》以“寻些衣食”代指谋生手段,《国语》记载周弃“衣食民人”体现其供养他人的功能。历代典籍中,该词既可描述个体生活状态,亦能反映民生与经济的关系,如清代《田家杂兴》用“衣食起干戈”展现生存矛盾。

词源流可溯至先秦文献,《管子》提出“衣食足而知荣辱”的治国理念。唐宋时期,杜甫句“计拙无衣食”凸显其民生语境,明清小说如《喻世明言》则强化了世俗化应用。其语义始终与伦理观念、经济基础紧密关联,成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符号。

司马光·衣食的诗句(共1句)

司马光的诗词曲代表作
司马光(1019年11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汉族,陕州夏县(今西夏县)涑水乡人,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;做事用功刻苦、勤奋。以“日力不足,继之以”自诩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 宋仁宗时中进士,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。宋神宗时,王安石施行变法,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,司光就是其中之一。王安石变法以后,司光离开朝廷十五年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