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气简介

意气,汉语词语,读音为yì qì,最早见于《管子·心术下》,原指意态气概、情谊恩义及财物馈赠,后逐渐扩展为多义复合概念。

其内涵涵盖四方面:一指志向与气概,如南朝袁淑“意气深自负”;二指精神神色,《史记》载李广“意气自如”;三指志趣相投,杜甫有“意气合”之述;四指情谊恩义,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提及“意气懃恳”。宋明后衍生出文学气势、情绪状态等义,如欧阳修评文“意气奔放”,成语“意气用事”则反映其主观情绪义。

词源自先秦典籍,汉唐时期多用于描述人际情谊与精神貌,如《史记》载晏婴“意气扬扬”。宋元以降扩展至文艺领域,形成兼具意志气概、情义伦理及美学评价的多层语义体系,见于《青门剩稿》《警世通言》等文献。

胡直·意气的诗句(共1句)

胡直(1517—1585)明江西泰和人,字正甫,号庐山。嘉靖三十五年进士。授刑部主事,官至福建按察使。少时专治古文,后从欧阳德及罗洪先学,以王守仁为宗。有《胡子衡齐》、《衡庐精舍藏稿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