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烈简介

英烈(拼音:yīng liè),汉语词语,包含三层含义:一指英勇刚烈的人格特质,如'英烈女子';二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的烈士,如'祭奠英烈';三指卓越的历史功绩,如'铭功扬英烈'。该词源于唐代文献,张说《姚文贞神道碑》首用'扬英烈'形容功业,李白中'英烈贻厥孙'延续此意;宋代苏轼、罗大经扩展词义至刚烈品性,清代赵翼以'五行性各殊,惟火最英烈'强化勇猛属性。

近现代语境中,'英烈'特指为国家民族牺牲的烈士。董必武称'英烈女',刘白羽赞'革命英烈李仁杰'。当代国家层面通过颁布《烈士褒扬条例》、设立烈士纪念日、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强化保护,包括遗骸迎回(2014年至今共迎回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)、烈士纪念设施修缮、烈士遗属抚恤优待等措施。全国开展'赓续·2025·清明祭英烈'等活动,组织青少年参与祭扫、宣讲,推动英烈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。

苏轼·英烈的诗句(共2句)

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
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