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简介

阳春(拼音:yáng chūn,注音:ㄧㄤˊ ㄔㄨㄣ),汉语词语,基本释义为温暖的春天,出自《管子·地数》,亦指无添加物的朴素形态(如阳春面)及古代乐曲《阳春》。词义扩展包含比喻德政、恩泽等,如欧阳詹称其为“上天至仁之膏泽”,南朝梁沉约文以“阳春”代指仁政。

该词先秦时期见于《管子·地数》,汉代《长歌行》“阳春布德泽”强化其春季意象。唐代诗文多用于描绘春景,如李白《春宴从弟桃李园序》以“阳春召我以烟景”写春日烟霞。南朝至明代文献中,“阳春”与《阳春白》关联,李固《致黄琼书》、白居易诗均借其代指高雅艺术。《西游记》第三七回用“阳春天气”描述春日游赏场景。

胡应麟·阳春的诗句(共1句)

胡应麟(1551—1602)明金华府兰溪人,字元瑞,号少室人,更号石羊生。万历间举人,久不第。筑室山中,购书四万余卷,记诵淹博,多所撰著。曾携诗谒王世贞,为世贞激赏。有《少室山房类稿》、《少室山房笔丛》、《诗薮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