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秀色”为汉语词汇,本义指人清秀美好的容颜,后经语义扩展亦可形容自然景色的优美姿态。该词最早见于汉代《七辩》,唐代李白诗句“秀色空绝世”沿用其原意。在成语“秀色可餐”中,“秀色”既可指代美人容颜,也能描绘山水灵秀之貌,其出处可追溯至晋代陆机《日出东南隅行》诗句。现代法语翻译中,“秀色”被对应为“beau paysage”等自然景观类词汇,体现出跨语境下的语义延伸。宋代以后,随着山水文学的发展,‘秀色’逐渐应用于自然景物描写,形成语义双层性特征。
薛瑄(1389年8月20日—1464年7月19日),字德温,号敬轩。河津(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)人。明代著名思想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河东学派的创始人,世称“薛河东”。薛瑄继曹端之后,在北方开创了“河东之学”,门徒遍及山西、河南、关陇一带,蔚为大宗。其学传至明中期,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“关中之学”,其势“几与阳明中分其感”。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,称之为“明初理学之冠”,“开明代道学之基”。高攀龙认为,有明一代,学脉有二: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,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。。其著作集有《薛文清公全集》四十六卷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