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秀色”为汉语词汇,本义指人清秀美好的容颜,后经语义扩展亦可形容自然景色的优美姿态。该词最早见于汉代《七辩》,唐代李白诗句“秀色空绝世”沿用其原意。在成语“秀色可餐”中,“秀色”既可指代美人容颜,也能描绘山水灵秀之貌,其出处可追溯至晋代陆机《日出东南隅行》诗句。现代法语翻译中,“秀色”被对应为“beau paysage”等自然景观类词汇,体现出跨语境下的语义延伸。宋代以后,随着山水文学的发展,‘秀色’逐渐应用于自然景物描写,形成语义双层性特征。
刘崧(1321~1381)字子高,原名楚,号槎翁,元末明初文学家,泰和珠林(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)人,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,官至吏部尚书。卒年六十一,谥恭介。其诗歌温柔典雅,内容清浅,偏于现实主义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