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胸简介

心胸,汉语词语,拼音为xīn xiōng,原指人体生理部位,后引申为复合型人文概念,涵盖内心情感、精神度量与人生志向三重抽象语义。

该词包含三层内涵:一指人体内部空间,如《后汉书》“断之心胸”的具象描述;二指胸怀气度,谢灵运“披心胸”、杜甫“豁心胸”均强调开阔襟怀;三象征志向格局,李白“论心胸”、梁斌笔下“有心胸”皆展现抱负追求。历代文献中,既用于具象生理表达,也通过茅盾“厌恶塞满心胸”、果评伏尔泰“浩瀚心胸”等呈现抽象精神境界。

词源可溯至东汉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,魏晋文强化抽象意涵,唐宋时期经杜甫、王安石等作品确立文化语境,明清小说及现当代文学沿用稳定语义结构,完整呈现汉语词汇从生理到心理的语义迁移轨迹。

皮日休·心胸的诗句(共1句)

皮日休的诗词曲代表作
皮日休(约838—约883),晚唐文学家。字袭美,一字逸少,汉族,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曾居住在鹿门,自号鹿门子,又号间气布衣、醉吟先生、醉士等。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与陆龟蒙齐名,世称"皮陆"。咸通八年(867)进士及第,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(《吴越备史》)、著作佐郎、太常博士、毗陵副使。后参加黄巢起义,或言“陷巢贼中”(《唐才子传》),任翰林学士,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。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,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,被鲁迅赞誉为唐末“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”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录有《皮日休集》、《皮子》、《皮氏鹿门家钞》多部,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,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