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事简介

心事(xīn shì),汉语名词,指深藏于内心的思虑与情感,多指难以言说的困扰或盘算之事。其核心定义为“心里盘算、思虑的事(多指感到为难的)”,常与隐衷、苦衷等近义词关联。

该词内涵丰富,既涵盖个人志向(如李贺少年心事当拏”)、隐秘情感(如刘皂“旁人未必知心事”),亦包含忧思困扰与胸襟气度(如《警世通言》中人物刻)^[词条正文][7]。明清文学常以具体情节展现心事,如《儒林外史》对归葬执念的描写^[词条正文][11],现代用例则多聚焦日常心理负担(如“心事重重”)。

“心事”词源最早见于南朝谢灵运《拟魏太子序》,唐代诗词发展为情感载体,宋代苏轼以之寄托人生境遇,至明清话本小说成为叙事重要元素。其语义从初始心理活动扩展至文学意象,贯穿中国文学脉络。

杨士奇·心事的诗句(共1句)

杨士奇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杨士奇(1366-1444),名寓,字士奇,号东里,江西吉安府泰和县(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)人。明代宰相,著名学者。
少时丧父,游学四方。建文帝修撰《明太祖实录》,进入官场,累官礼部侍郎,拜少师、华盖殿大学士,兼兵部尚书,先后历经五朝,身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,首辅二十一年,与杨荣、杨溥一同辅政,并称“三杨”。因其居地所处,时人称之为“西杨”,以“学行”见长,先后担任《明太祖实录》、《明仁宗实录》、《明宣宗实录》总裁。一生见证了明朝由盛转衰,后因子致仕,忧虑不起。
正统九年,杨士奇去世,赠左柱国、太师,谥号文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