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事简介

心事(xīn shì),汉语名词,指深藏于内心的思虑与情感,多指难以言说的困扰或盘算之事。其核心定义为“心里盘算、思虑的事(多指感到为难的)”,常与隐衷、苦衷等近义词关联。

该词内涵丰富,既涵盖个人志向(如李贺少年心事当拏”)、隐秘情感(如刘皂“旁人未必知心事”),亦包含忧思困扰与胸襟气度(如《警世通言》中人物刻)^[词条正文][7]。明清文学常以具体情节展现心事,如《儒林外史》对归葬执念的描写^[词条正文][11],现代用例则多聚焦日常心理负担(如“心事重重”)。

“心事”词源最早见于南朝谢灵运《拟魏太子序》,唐代诗词发展为情感载体,宋代苏轼以之寄托人生境遇,至明清话本小说成为叙事重要元素。其语义从初始心理活动扩展至文学意象,贯穿中国文学脉络。

陈藻·心事的诗句(共1句)

[约1189年前后在世]字元洁,福建福清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。师林亦之,为林光朝再传弟子。闭门授徒,不足自给,至浮游江湖,崎岖岭海。归,买田数亩,又为人夺去。尝颜其室曰乐轩,因以为号。林光朝为文,好以深湛之思,加锻炼之功,往往经岁累,未就一章;能以约敌繁,以密胜疏,以精掩粗。一传为林亦之,再传为陈藻,俱能守其衣钵。藻著有乐轩集八卷,《四库总目》尚存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