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人简介

行人(拼音:xíng rén)是汉语词汇,最初指代出征者,见于《管子·轻重己》。先秦时期可指外交使节;汉代起作为官署小吏职务,负责案件勘察;金元工商业中特指加入同业商行的成员。古代文献中,‘行人’与‘归人’相对,指生者,《列子·天瑞篇》提出‘生者为行人,死者为归人’。金代将加入油面行、布行的商人统称行人,明清文学作品则赋予其媒人职能。现代法律体系中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规定行人应在人行道通行、按信号灯指示横穿道路,禁止进入高速公路,违反者将受警告或罚款。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行人横列通行每列不得超过2人(管制路段除外)

戴叔伦·行人的诗句(共1句)

戴叔伦的诗词曲代表作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