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辰简介

星辰(拼音:xīng chén,注音:ㄒㄧㄥ ㄔㄣˊ)是汉语多义词,泛指宇宙中星星的总称,亦用于诗词中指代岁或辉煌灯光,道教中特指头发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尚书·尧典》“历象日月星辰”。道教将日月星辰奉为神明,认为其各有主宰之神,如太阳帝君、太阴皇君及五星七曜星君,北斗七星被视作天帝乘车,掌管四时五行与人间吉凶。古代词中常以星辰与自然景象并置抒情,如“海浪伴着星辰低语”。

“星”字甲骨文以三点象形,后演变为“日”形与“生”声结合的形声字;“辰”字初为蜃壳农具象形,衍生出与农耕相关的星名。房宿四星与心宿三星合称农祥星,作为古代春耕标志,《国语》载“农祥晨正”即指此天文现象。道教将二十八宿分为四组,与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象相配,并赋予拟人化特征。

李处权·星辰的诗句(共1句)

李处权,[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]字巽伯,溧阳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北宋末前后在世。宣和间,与陈叔易、朱希真以诗名。南渡后,尝领三衢。官至朝请大夫。处权为诗清脱爽健,著作曾自编有《崧庵集》,不传。孝宗淳熙六年(一一七九),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馀篇刊行,已佚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为《崧庵集》主八卷。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