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魂简介

销魂(拼音:xiāo hún,注音:ㄒㄧㄠ ㄏㄨㄣˊ),汉语词语,原指魂魄脱离躯体,后多形容因强烈情感冲击导致精神恍惚的状态,既可表悲伤愁苦,亦可表极致欢愉,词性兼具动词与形容词,亦作“消魂”。

该词情感内涵包含两极:既指离别哀伤引发的精神震颤,如南朝江淹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”;亦形容欢爱美景带来的沉醉,如宋代秦观“销魂,当此际,香囊暗解”;偶用于表达惊惧,如唐代杜甫“销魂避飞镝”。现代衍生出“性感迷人”等新语义。

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江淹《别赋》,唐宋诗词广泛应用,如苏轼“几时归去不销魂”;明清小说扩展其语境,如《警世通言》用“令人销魂”描绘情欲。古籍中“销魂”“消魂”长期混用,现代规范为“销魂”。

晏殊·销魂的诗句(共1句)

晏殊的诗词曲代表作
晏殊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人、散文家,汉族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),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十四岁以神童入试,赐同进士出身,命为秘书省正字,迁太常寺奉礼郎、光禄寺丞、尚书户部员外郎、太子舍人、翰林学士、左庶子,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,进礼部侍郎,拜枢密使、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,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、同平章事兼枢密使、礼部刑部尚书、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、兵部尚书,封临淄公,谥号元献,世称晏元献。晏殊历任要职,更兼提拔后进,如范仲淹、韩琦、欧阳修等,皆出其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