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魂简介

销魂(拼音:xiāo hún,注音:ㄒㄧㄠ ㄏㄨㄣˊ),汉语词语,原指魂魄脱离躯体,后多形容因强烈情感冲击导致精神恍惚的状态,既可表悲伤愁苦,亦可表极致欢愉,词性兼具动词与形容词,亦作“消魂”。

该词情感内涵包含两极:既指离别哀伤引发的精神震颤,如南朝江淹“黯然销魂者,唯别而已矣”;亦形容欢爱美景带来的沉醉,如宋代秦观“销魂,当此际,香囊暗解”;偶用于表达惊惧,如唐代杜甫“销魂避飞镝”。现代衍生出“性感迷人”等新语义。

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江淹《别赋》,唐宋诗词广泛应用,如苏轼“几时归去不销魂”;明清小说扩展其语境,如《警世通言》用“令人销魂”描绘情欲。古籍中“销魂”“消魂”长期混用,现代规范为“销魂”。

白玉蟾·销魂的诗句(共1句)

白玉蟾(1194-?),南宋时人,内丹理论家。
南宗的实际创立者,创始金丹派南宗,金丹派南五祖之一。
生卒年待考,原名葛长庚,本姓葛,名长庚。字如晦,号琼琯,自称神霄散史,海南道人,琼老人,武夷散人。定居福建闽清。
祖籍福建闽清,生于海南琼州。幼聪慧,谙九经,能赋,长于书,12岁时举童子科,作《织机》诗;才华横溢,著作甚丰。
自幼从陈楠学丹法,嘉定五年(1212)八秋,再遇陈楠于罗浮山,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大法。
他曾游罗浮、武夷、天台、庐山,阁皂等地,寻师访友,学道修炼,经历过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。他在游途中,先后收留元长、彭耜、陈守默、詹继瑞为徒。据称‘四方学者,来如牛毛‘,影响日益扩大,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。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,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