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古简介

万古,汉语词汇,拼音为wàn gǔ,泛指极长的时间跨度,最早见于南北朝《宋书·顾觊之传》,兼具时空延展与世代传承的象征意义。

其内涵有三重维度:一指超越现世的永恒性,如东晋葛洪“观万古如同日”;二喻世代延续,唐代杜甫“不废江河万古流”即取此意;三为生命终结的婉辞,见于裴羽仙句“成万古”。部分典籍延伸出治世理想“万民顺”的用法。

该词基础语义形成于南北朝时期,唐代通过诗文确立文学意象,宋明时期衍生出隐喻表达,如《抱朴子》《北齐书》等典籍延续其用法演变。清代田兰芳诗句仍保留时空双关特性,完整呈现从具体时间量度到抽象文化符号的语言传承脉络。

何梦桂·万古的诗句(共1句)

何梦桂的诗词曲代表作

何梦桂(1229—1303),字岩叟,别号潜斋,谥号文建,宋淳安文昌人(今浙江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)。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。自幼从学于名师夏讷斋先生,深受教益。咸淳元年(1265年)省试第一,举进士,廷试第三名(即“探”)。其侄何景文,亦登同榜进士。宋度宗得知何梦桂与黄蜕、方逢辰同堂就读于石峡书院,故御书“一门登两第,百里足三元”的联句相赠。梦桂初为台州军判官,历官太常博士,咸淳十年(1274年)任监察御史。曾任大理寺卿。引疾去,筑室富昌(后改名文昌)小酉源,元至元中,御史程文海推荐,授江西儒学提举,屡召不赴。著书自娱,终老家中。学者称之为“潜斋先生”。梦桂精于易,所著有《易衍》、《中庸致用》诸书,其《潜斋文集》11卷,收入《四库全书》,《四库总目》并传于世。现何家家谱百字歌为文建公所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