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归简介

忘归(拼音wàng guī,注音ㄨㄤˋ ㄍㄨㄟ),汉语词语,包含“忘返”与“良箭名”双重含义。繁体写作“忘归”,读音为wàng guī。

“忘返”义项源自《楚辞·九歌·鬼》“留灵修兮憺忘归”,形容流连忘返的状态,晋代左思《吴都赋》“没齿而忘归”、唐代白居易琵琶行》“主人忘归客不发”皆沿用此意。嵇康《赠秀才入军》“右接忘归”即指此箭,李周翰注“忘归,矢名”。

该词双义项在历代文献中并行:魏晋时期多用于描绘游赏忘归情景,如左思《吴都赋》用例;唐代既有白居易以“忘归”喻音乐留客的场景,也延续嵇康诗中狩猎用箭的意象。宋代邓深《忘归》诗等作品进一步扩展该词的诗意表达。

宋濂·忘归的诗句(共1句)

宋濂的诗词曲代表作
宋濂(1310—1381),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,明初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汉族,浙江人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,又与章溢、刘基、叶琛并称为“四先生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