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李简介

桃李,汉语词语,原指桃树与李树,后多比喻教师栽培的学生,亦引申为人才或门生的代称。其经典用法“桃李满天下”常用于赞颂师者育才之广。

该词本义出自《诗经》“华如桃李”,形容木繁盛。汉代《韩诗外传》以子质种树为喻,阐明育人需择贤而教的哲理,奠定其比喻师生关系的意象基础。唐代文献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狄仁杰举荐贤能被称为“桃李尽在公门”,标志该词定型为教育成果的集中表达。典故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出自《史记》,强化其谦逊育德的文化内涵。唐宋时期衍生出“桃李盈门”“桃李春风”等固定表述,并扩展至形容青春华及竞艳之态。

词义演变脉络清晰:先秦侧重植物本义,汉代形成育人隐喻,唐宋发展为师门传承的经典象征。

王廷陈·桃李的诗句(共1句)

王廷陈,明代人。字稚钦,号梦泽。黄冈赤膊龙(今属武汉新洲旧街)人。生于弘治六年(1493)八二十二日,卒於嘉靖二十九年(1550)十二月十六日。葬黄冈县还和乡烽火侧虎(今团县)。曾祖王思旻为正统年间直隶扬州府泰州同知,后休归於黄冈县道观河赤膊龙家中。父亲王济任吏部验封司郎中,迁河南参政,调四川参政不就,乞归,课农於黄冈永安城山中(今黄州禹王城),廷陈自幼随父游历於四方,被称神童,正德八年(1513)乡试第四;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中二甲十六名。选取庶吉士。恃才放肆。赋《乌母谣》讽刺武宗南巡,且疏谏。受杖。改吏科给事中。出知裕州。以打骂巡按御史喻茂坚,削籍归。里居二十余年,纵倡乐,益放荡自废。常穿红紫窄袖衫,骑牛跨,啸歌田野。嘉靖中诏修《承天大志》,不称旨。其诗文名重于当世。后因失职削籍归。家居20余年,嗜酒自放,常着紫窄袖衫,骑牛跨,啸歌田野之间。作品有著《梦泽集》23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