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李简介

桃李,汉语词语,原指桃树与李树,后多比喻教师栽培的学生,亦引申为人才或门生的代称。其经典用法“桃李满天下”常用于赞颂师者育才之广。

该词本义出自《诗经》“华如桃李”,形容木繁盛。汉代《韩诗外传》以子质种树为喻,阐明育人需择贤而教的哲理,奠定其比喻师生关系的意象基础。唐代文献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狄仁杰举荐贤能被称为“桃李尽在公门”,标志该词定型为教育成果的集中表达。典故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出自《史记》,强化其谦逊育德的文化内涵。唐宋时期衍生出“桃李盈门”“桃李春风”等固定表述,并扩展至形容青春华及竞艳之态。

词义演变脉络清晰:先秦侧重植物本义,汉代形成育人隐喻,唐宋发展为师门传承的经典象征。

梁章钜·桃李的诗句(共1句)

【生卒】:1775—1849
【介绍】: 清福建长乐人,字闳中,一字茝林,晚年自号退庵。嘉庆七年进士,改礼部主事,官至江苏巡抚,兼署两江总督。洞悉江苏地方利弊,用人理财,能持大体。鸦片战争时,曾驻兵上海,旋以病开缺。有《经尘》、《夏小正通释》、《归田琐记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