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李简介

桃李,汉语词语,原指桃树与李树,后多比喻教师栽培的学生,亦引申为人才或门生的代称。其经典用法“桃李满天下”常用于赞颂师者育才之广。

该词本义出自《诗经》“华如桃李”,形容木繁盛。汉代《韩诗外传》以子质种树为喻,阐明育人需择贤而教的哲理,奠定其比喻师生关系的意象基础。唐代文献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狄仁杰举荐贤能被称为“桃李尽在公门”,标志该词定型为教育成果的集中表达。典故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出自《史记》,强化其谦逊育德的文化内涵。唐宋时期衍生出“桃李盈门”“桃李春风”等固定表述,并扩展至形容青春华及竞艳之态。

词义演变脉络清晰:先秦侧重植物本义,汉代形成育人隐喻,唐宋发展为师门传承的经典象征。

杜牧·桃李的诗句(共1句)

杜牧的诗词曲代表作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人、散文家,是宰相杜佑之孙,杜从郁之子。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后赴江西观察使幕,转淮南节度使幕,又入观察使幕,理人国史馆修撰,膳部、比部、司勋员外郎,黄州、池州、睦州刺史等职,最终官居中书舍人。
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,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