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得简介

"所得"作为汉语词语读音为suǒ de,由助词"所"与动词"得"构成名词性短语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"取其所得,以作彝器",在陆机《弔魏武帝文序》中发展为"吾历官所得绶"的用法。现代汉语中既保留"所获得之物"的本义(如"劳动所得"),又延伸出经济学术语含义,特指扣除成本后的净收入(如"企业所得")。

根据2020年9更新的释义,"所得"可指代资财收入,具体包含三重维度:个人/企业经济活动收益、抽象利益获取(如"一无所获"的反义表述)、以及获得行为本身的法律界定(如"非法所得")。该词在跨语言对比中与日语"所得"(收入)存在语义对应关系。

叶适·所得的诗句(共1句)

叶适的诗词曲代表作

叶适(1150年5月26日—1223年2月21日),字正则,号水心居士,温州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,南宋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论家。生于瑞安,后居于永嘉水心村,世称水心先生。
淳熙五年(1178年),叶适中榜眼。历仕孝宗、光宗、宁宗三朝,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、太学博士、尚书左选郎、国子司业、知泉州、兵部侍郎等职,曾参与策划“绍熙内禅”。
叶适对外力主抗金,反对和议。但在权相韩侂胄谋划北伐时提出异议,被改授权吏部侍郎,兼直学士院。叶适不肯为北伐草诏。其后又建议防江,但韩侂胄仍不采纳。开禧北伐失败后,叶适出任沿江制置使等职,节制江北诸州。因军政措置得宜,曾屡挫敌军锋锐。累迁至江淮制置使,曾上堡坞之议,实行屯田,均有利于巩固边防。韩侂胄被诛后,叶适以“附韩侂胄用兵”罪名被弹劾,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。
嘉定十六年(1223年),叶适去世,年七十四,赠光禄大夫,获谥“文定”(一作忠定),故又称“叶文定”、“叶忠定”。
叶适主张功利之学,反对空谈性命,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,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。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,与当时朱熹的理学、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“南宋三大学派”,对后世影响深远,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。著有《水心先生文集》、《水心别集》、《习学记言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