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竹简介

松竹,汉语词语,拼音sōng zhú,本义指松树竹子,引申为坚贞节操的象征,亦可代指具有此类品格的贤人。

松竹因经冬不凋的植物特性被赋予道德意象。明代《三国演义》通过“窗外盛栽松竹”勾勒隐士居所的清雅意境。

该意象发展历经唐代至明代:唐代文延续喻指用法,明代小说仍保留松竹的品格评判功能。其作为自然景物描写与价值评判载体的双重属性,贯穿于历代文学创作。

朱熹·松竹的诗句(共1句)

朱熹的诗词曲代表作
朱熹,中国古代先哲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谥文,亦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省尤溪县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。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源于朱子,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