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竹,汉语词语,拼音sōng zhú,本义指松树与竹子,引申为坚贞节操的象征,亦可代指具有此类品格的贤人。
松竹因经冬不凋的植物特性被赋予道德意象。明代《三国演义》通过“窗外盛栽松竹”勾勒隐士居所的清雅意境。
该意象发展历经唐代至明代:唐代诗文延续喻指用法,明代小说仍保留松竹的品格评判功能。其作为自然景物描写与价值评判载体的双重属性,贯穿于历代文学创作。
明广东番禺人,字一原。成化五年进士。任上饶知县,清讼狱,百姓感服。迁户部主事,历郎中,清慎自持,且有文誉。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。综理屯田水利,烛奸刷弊,不动声色。擢四川副使,乞休归,优游泉石,以诗自娱。卒年七十二。有《桂轩集》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