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非简介

是非是非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shì fēi,原指事理的对错判断,后引申为口舌争议或纠纷。该词最早见于《礼记·曲礼上》,强调礼仪在辨明是非中的作用。

其内涵包含多重语义:既指对与错的价值标准(如孟子“是非之心”体现人性本善),亦指人际纠纷(如《庄子》“擅生是非”),还可表示对人事的褒贬评价(如司马迁以是非观论史)。先秦典籍奠定了其哲学基础,如《礼记》将“明是非”列为礼制功能,《孟子》则将其纳入道德范畴。

该词历经语义扩展,晋代陶潜以“得失是非”探讨认知局限,唐宋文人如刘禹锡苏轼多借其阐发处世标准,明清小说(如《金瓶梅》)则侧重描绘世俗争端。现代语境中,其核心仍保留对错判断与争议的双重含义。

赵秉文·是非的诗句(共1句)

赵秉文的诗词曲代表作

赵秉文(1159~1232)金代学者、书法家。字周臣,号闲闲居士,晚年称闲闲老人。磁州滏阳(今河北磁县)人。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,调安塞主簿。历平定州刺史,为政宽简。累拜礼部尚书。哀宗即位,改翰林学士,同修国史。历仕五朝,自奉如寒士,未尝一日废书。能文,诗歌多写自然景物,又工草书,所著有《闲闲老人滏水文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