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死简介

生死,汉语词语,拼音为shēng sǐ,指生存与死亡的基本概念,最早见于战国时期《荀子·礼论》。该词汇在汉语中衍生出“生死存亡”“生死攸关”等成语,多用于描述与生命存续相关的重大情境。

佛学体系中,生死指有情众生的轮回过程,分为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。分段生死指凡夫因业力在三界六道中轮回;变易生死则是修行者脱离轮回后因烦恼断除产生的细微变化。佛教将生死视为苦难之一,主张通过修行涅槃超越轮回。

现代语境中,生死概念延伸至影视与心理学领域。如科幻作品探讨克隆技术对生命延续的伦理冲击,心理学研究关注濒死体验。蒙德·穆迪通过分析150例濒死案例,归纳出14项共性体验,推动该现象进入医学研究视野。

李东阳·生死的诗句(共1句)

李东阳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九日,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(1447年7月21日-1516年8月17日),字宾之,号西涯。祖籍湖广长沙府陵,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,入京师戍守,属金吾左卫籍。
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,天顺六年中举,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,授庶吉士,官编修,累迁侍讲学士,充东宫讲官,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、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,预机务。立朝五十年,柄国十八载,清节不渝。官至特进、光禄大夫、左柱国、少师兼太子太师、吏部尚书、华盖殿大学士。死后赠太师,谥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