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诱,汉语词语,拼音为shàn yòu,繁体写作“善誘”,指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进行教育或启发,源自《论语·子罕》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”的记载。其核心语义强调教育者以耐心、有条理的方法引导他人,在历代文献中保留“循序渐进引导”的原始含义。
该词最早见于《论语》,颜渊用“循循然善诱人”描述孔子的教育方式,后被引申为儒家教育思想的实践原则。唐代文献中多次沿用相关表述:韩愈记载“善诱不倦”,逐步形成以引导为核心的内涵体系。
“循循善诱”作为其同源表述,已成为中文语境中描述教育方法的固定表达。
唐时升(1551~1636)明代学者。字叔达,号灌园叟,南直隶苏州府嘉定(今属上海)人,受业归有光,年未三十,弃举子业,专意古学,工诗文,用词清浅,善画墨梅。家境贫寒,然好助人,人称好施与。与娄坚、李流芳、程嘉燧合称“嘉定四先生”,又与里人娄坚、程嘉燧并称“练川三老”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