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秋露」作为古典文学的重要意象,在《诗经·蒹葭》、屈原《离骚》、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等作品中承载着相思、高洁、思乡等多元情感。其含义涵盖四方面:一指秋季凝结的露水,二喻清酒(见于苏轼《浊醪有妙理赋》),三喻明珠(源自南朝梁江淹《别赋》"秋露如珠"之句),四通过自然物象组合寄托情感。唐代诗歌中常将秋露与衰草、鸣蝉等意象组合,反映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、羁旅漂泊的愁苦及清正品格的追求。
孝宗淳熙二年(1175年)进士,光宗绍熙四年(1193年)任秘书省(管理皇家典籍)正字,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。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,开禧二年(1206年)起知鄂州,迁户部员外郎、湖广总领。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。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,足不出户,专事研究,于《左传》、《周易》诸经皆有见解,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《易传》,纪晓岚评价:“安世之经学深矣,何可轻诋也。”嘉定元年(1208年)卒。有《周易玩辞》十六卷、《项氏家说》、《平庵悔稿》等。其生平可见于《馆阁续录》、《宋史》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