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秋露」作为古典文学的重要意象,在《诗经·蒹葭》、屈原《离骚》、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等作品中承载着相思、高洁、思乡等多元情感。其含义涵盖四方面:一指秋季凝结的露水,二喻清酒(见于苏轼《浊醪有妙理赋》),三喻明珠(源自南朝梁江淹《别赋》"秋露如珠"之句),四通过自然物象组合寄托情感。唐代诗歌中常将秋露与衰草、鸣蝉等意象组合,反映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、羁旅漂泊的愁苦及清正品格的追求。
方回(1227~1305),元朝著名诗人、诗论家。江西诗派殿军(中国文学史·第三卷·第六编·元代文学)。字万里,别号虚谷。徽州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宋景定进士,知严州。降元,授建德路总管。后罢官,往来杭歙间。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。南宋理宗时登第,初以《梅花百咏》向权臣贾似道献媚,后见似道势败,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,得任严州(今属浙江)知府。元兵将至,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,及元兵至,又望风迎降,得任建德路总管,不久罢官,即徜徉于杭州、歙县一带,以至老死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