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楼简介

青楼,汉语词语,原指青砖碧瓦的楼阁庭院,后逐渐演变为妓院的代称,语义随历史变迁呈现多重内涵。该词早期指帝王显贵居所,《晋书》“北望青楼”和《南齐书》兴光楼“上施青漆”皆为此证。魏晋至唐时期扩展为女子居所,曹植美女篇》、庾信春日观早朝》等作均有体现。

唐代开始与娼妓产生关联,杜牧“赢得青楼薄幸名”诗句及宋代《警世通言》强化此意象。元明时期官方将青色服饰与低微职业关联,如妓女戴绿巾政策,推动词义转向。宋元后此用法成为主流,元代王冕《对景吟》、清代李渔《慎鸾交》等作品中多指场所。

清代文献虽考据其原始含义,但民间已形成固定联想。诗词、小说等文本中需结合语境辨析该词释义,唐·李白《宫中行乐词》指贵族楼房,南朝梁·刘邈诗作则指女子居所。

王穉登·青楼的诗句(共1句)

王穉登的诗词曲代表作

王穉登(1535—1612年),字伯谷,号松坛道士,苏州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朝后期文学家、诗人、书法家。
王穉登少有才名,长益骏发,名满吴会。嘉靖年间,两度游学京师,客大学士袁炜家。万历二十二年,与陆弼,魏学礼等召修国史。万历四十年(1612年)卒,年七十七。
著有《吴社编》、《弈史》、《吴郡丹青志》。擅长书法,善书法,行、草、篆、隶皆精,名作《黄浦泊》存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