漠漠简介

漠漠,汉语词汇,读音为mò mò,原指灰蒙蒙的视觉状态,后衍生出多重含义,涵盖自然景象、空间形态及情感表达。其词性为形容词,属叠音词类型,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。

该词既可描述寂静无声的环境(如《荀子·解蔽》“听漠漠而以为哅哅”)、密布迷蒙的物象(如杜甫秋天漠漠向昏黑”),亦能表现广阔空间(王维“漠漠水田飞白鹭”)或茂盛状态(枚乘“阶草漠漠”)。在情感层面,可指淡漠态度(如《聊斋志异》“视之漠漠”)。唐宋诗词中常以叠词形式营造意境,如秦观“漠漠轻寒”、欧阳修“稻漠漠”等。

词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,晋代陶潜拓展至历史虚无表达(“漠漠衰周”)。唐宋时期发展为词核心意象塑造手法,清代至近现代仍延续多义性,文学应用延续至今。

方岳·漠漠的诗句(共3句)

方岳的诗词曲代表作

方岳(1199~1262),南宋诗人、词人。字巨,字元善,号秋崖,又号菊田。徽州祁门(今属安徽)人,一说台州宁海(今属浙江)人。绍定五年(1232)进士,授淮东安抚司□官。淳□中,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。后调知南康军。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,被移治邵武军。后知袁州,因得罪权贵丁大全,被弹劾罢官。后复被起用知抚州,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。经明行修,隐居不仕,以诗名世。有《深偶谈》。全宋诗诗文不用古律而以意为之。有《秋崖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