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蹄简介

蹄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mǎ tí,指的蹄部或脚掌,属于的生理结构。其本义常见于古典诗词,如岳飞“马蹄催趁明归”用以描绘行旅场景,杜甫“清晨散马蹄”亦沿用此义。

该词内涵丰富,既指实体马足,亦衍生多重引申义。《庄子·马蹄》以驯马喻礼教束缚,赋予其自然之道的哲学意涵。另有箭靶、砚台形制、荸荠方言别称(广东地区)及烧饼名称等义项,并在药材、器物中作为马蹄金、沉香等别名存在。

其语义演变贯穿古代文献:战国《庄子》奠定哲学引申;唐代词多沿用本义兼具处世隐喻,如杜甫“学马蹄”;宋代以降扩展至器物命名(如砚台、烧饼);明清医药典籍延续其药材别名用法。

杨万里·马蹄的诗句(共1句)

杨万里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杨万里(1127年~1206年)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人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。南宋大诗人。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进士。历任国子博士、太常博士,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,提举广东常平盐公事,广东提点刑狱,吏部员外郎等。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,改知赣州,不赴,辞官归家,闲居乡里。在中国文学史上,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“南宋四大家”、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他作诗20000多首,只有少数传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