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蹄简介

蹄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mǎ tí,指的蹄部或脚掌,属于的生理结构。其本义常见于古典诗词,如岳飞“马蹄催趁明归”用以描绘行旅场景,杜甫“清晨散马蹄”亦沿用此义。

该词内涵丰富,既指实体马足,亦衍生多重引申义。《庄子·马蹄》以驯马喻礼教束缚,赋予其自然之道的哲学意涵。另有箭靶、砚台形制、荸荠方言别称(广东地区)及烧饼名称等义项,并在药材、器物中作为马蹄金、沉香等别名存在。

其语义演变贯穿古代文献:战国《庄子》奠定哲学引申;唐代词多沿用本义兼具处世隐喻,如杜甫“学马蹄”;宋代以降扩展至器物命名(如砚台、烧饼);明清医药典籍延续其药材别名用法。

段成式·马蹄的诗句(共1句)

段成式(803-863),字柯古。晚唐东牟人,祖籍邹平。尚书左仆射段文昌之子,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,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(公元803年),卒于懿宗咸通四年(公元863年),段成式工诗,有文名。在诗坛上,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。段成式信佛读经,饮酒赋诗唱和,以解其忧,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