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尚任·乱贼的诗句(共1句)

乱贼简介

乱贼。汉语词语,拼音luàn zéi,原指叛乱、残害行为,后引申为乱臣贼子的统称,兼具动词与名词属性,涵盖破坏社会秩序、违背伦理纲常等多重含义。

其内涵包含三层:一指叛乱行为,如《礼记·礼运》载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;二指残害行径,见于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“人家不相乱贼”;三指悖逆君主、危害国家的臣民,南宋文天祥《指南录》斥“汝非乱贼而谁”,明代郑振铎《桂公塘》称“卖国的乱贼”。

词源于先秦文献,早期侧重描述暴力行为。秦汉后逐渐强化道德批判色彩,《史记》载秦始皇“殄熄暴悖,乱贼灭亡”,南宋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主张“尊君父、讨乱贼”,至明代唐顺之强调《春秋》以“正乱贼”为要,其语义在历代政治伦理语境中不断深化。

孔尚任的诗词曲代表作

孔尚任(1648~1718年),字聘之,又字季重,号东塘(《随园诗话》所载为东堂),别号岸堂,自称人。山东曲阜人,孔子六十四代孙,清初人、戏曲作家,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,自幼即留意礼、乐、兵、农等学问,还考证过乐律,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。世人将他与《长生殿》作者洪昇并论,称“南洪北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