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家达·乱贼的诗句(共1句)

乱贼简介

乱贼。汉语词语,拼音luàn zéi,原指叛乱、残害行为,后引申为乱臣贼子的统称,兼具动词与名词属性,涵盖破坏社会秩序、违背伦理纲常等多重含义。

其内涵包含三层:一指叛乱行为,如《礼记·礼运》载“盗窃乱贼而不作”;二指残害行径,见于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“人家不相乱贼”;三指悖逆君主、危害国家的臣民,南宋文天祥《指南录》斥“汝非乱贼而谁”,明代郑振铎《桂公塘》称“卖国的乱贼”。

词源于先秦文献,早期侧重描述暴力行为。秦汉后逐渐强化道德批判色彩,《史记》载秦始皇“殄熄暴悖,乱贼灭亡”,南宋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主张“尊君父、讨乱贼”,至明代唐顺之强调《春秋》以“正乱贼”为要,其语义在历代政治伦理语境中不断深化。

字颖甫,又字尹孚,号鹏南,别号拙巢老人。城内司街人。出生于望族世家,光绪廿一年就读南菁书院时书院长黄以周是著名汉学大师兼精医学,就读其门下,得益甚多,工文学诗词,明医理。光绪廿六年中举。中年时,迁居上海,被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为教授兼医局诊疗十馀年。民国廿六年八一三事变后,携家返澄。十二七日,日军在城内肆虐,一妇女被追逃到其家,其闻声柱杖而出,痛斥日寇,被敌人当场残害,时年六十九岁。医药有曹颖甫医案、伤寒发微、金匮发微、经方实验录等,词有梅花集上下卷、气听斋诗集十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