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占梅·枯骨的诗句(共1句)

枯骨简介

枯骨,汉语词语,拼音kū gǔ,外文名skeleton,指尸体腐烂后剩下的骨头,亦可泛指尸骨或枯瘦身躯。该词常见于描述生死转化的文学表达,既可指代朽骨实物,亦能引申为消亡状态的象征。其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与道家思想关联紧密,《庄子·至乐》以髑髅寓言阐释生死齐一观,张衡《骷髅赋》、曹植《髑髅说》皆延续此哲学思考。佛教典籍则借骷髅喻示色身空幻。唐以后发展出世俗化书写,如杜甫《逃难》"疏布缠枯骨"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列子·杨朱》"润枯骨"之说,典籍中常作修辞载体。成语"冢中枯骨"出自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,喻指毫无作为之人。

林占梅,历史人物,是中国清朝官员。根据《重修台湾省通志》记载,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,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,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,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,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,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,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,事实上,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,官话为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