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石简介

金石,汉语词汇,拼音jīn shí,原指金属与美石之属,后引申多重含义:一指事物坚固或心志坚定,如《荀子·劝学》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;二指镌刻文字的古代钟鼎碑碣,如《墨子·兼爱下》“镂于金石,琢于盘盂”。

其内涵包含三重释义:金属与石料合称、象征坚贞品质、古代铭刻载体。汉代《后汉书》以“志刚金石”形容品格,唐宋时期延续用于颂功记事,如韩愈《平淮西碑》。清代孙诒让考据“金”指钟鼎、“石”指丰碑,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提及秦始皇刻石纪功传统。

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,《大戴礼记·劝学》载“诸侯藏金石”。金石学成为专门研究铜器铭文、碑石拓片的学科,宋代欧阳修为其创始人。汉代至清代石刻内容涵盖政治、历史及社会史料,如商周青铜鼎铭文与秦代石鼓文。

晁公溯·金石的诗句(共2句)

晁公溯的诗词曲代表作

晁公溯:一作晁公遡,字子西,济州巨野(今东菏泽市巨野县)人,晁公武弟。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。史籍无传,据本集文,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、洛州军事判官、施州通判,绍兴末知梁山军。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,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,累迁兵部员外郎。著有《嵩山居士文集》54卷,刊于乾道四年,又有《抱经堂稿》等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