拂衣简介

拂衣,汉语词语,拼音为fú yī,原指提起或撩动衣襟的动作,后发展为表达情绪或归隐的象征性行为,兼具具体动作与抽象意象双重含义。

其内涵包含三层:一为甩动衣袖表达不满或愤慨;二指振衣的动作;三喻指隐退林的意向。该词常见于古代文学,既可表现激烈情绪,亦可隐喻出世态度。

该词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中“拂衣从之”的记载。汉魏时期融入文学创作,如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以“拂衣而喜”展露情绪,谢灵运中“拂衣五湖里”奠定归隐意象。唐宋诗词多借其抒写隐逸之志,明清戏曲小说延续其象征功能。

李颀·拂衣的诗句(共1句)

李颀的诗词曲代表作
李颀(生卒年不详),汉族,大约是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中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