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仰简介

俯仰为汉语词语,拼音fǔ yǎng,本义指低头与抬头的肢体动作,后衍生出多重抽象含义,常见于文学与日常表达。

该词既可描述具体动作,如“俯仰之间”比喻时间短暂;亦指处世态度,如“俯仰由人”形容受制于他人。其用法涵盖举止应对、沉思默想及人生际遇,如《墨子》载“俯仰而思之”,《史记》以“观秦王之俯仰”刻人物动态。

“俯仰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定公十五年》“进退俯仰”,后经《兰亭集序》“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”等文学作品扩展内涵,融合哲思,成为兼具形象动作与抽象隐喻的汉语典型词汇。

祝允明·俯仰的诗句(共1句)

祝允明的诗词曲代表作

祝允明(1461年117日-1527年1月28日)字希哲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,因长像奇特,而自嘲丑陋,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,故自号枝,世人称为“祝京兆”,明代著名书法家。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,十九岁中秀才,五次参加乡试,才于明弘治五年(1492)中举,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。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,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,以举人选官,在正德九年(1514),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,嘉靖元年(1522),转任为应天(今南京)府通判,不久称病还乡。 祝允明擅文,尤工书法,名动海内。他与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又与文徵明、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。楷书早年精谨,师法赵孟頫、褚遂良,并从欧、虞而直追“二王”。草书师法李邕、黄庭坚米芾,功力深厚,晚年尤重变化,骨烂熳。其代表作有《太湖诗卷》、《箜篌引》、《赤壁赋》等。所书“六体书诗赋卷”、“草书杜甫诗卷”、“古诗十九首”、“草书唐人诗卷”及“草书诗翰卷”等皆为传世墨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