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仰为汉语词语,拼音fǔ yǎng,本义指低头与抬头的肢体动作,后衍生出多重抽象含义,常见于文学与日常表达。
该词既可描述具体动作,如“俯仰之间”比喻时间短暂;亦指处世态度,如“俯仰由人”形容受制于他人。其用法涵盖举止应对、沉思默想及人生际遇,如《墨子》载“俯仰而思之”,《史记》以“观秦王之俯仰”刻画人物动态。
“俯仰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定公十五年》“进退俯仰”,后经《兰亭集序》“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”等文学作品扩展内涵,融合哲思,成为兼具形象动作与抽象隐喻的汉语典型词汇。
汪莘(1155~1227)南宋诗人。字叔耕,号柳塘,休宁(今属安徽)人,布衣。隐居黄山,研究《周易》,旁及释、老。宋宁宗嘉定年间,他曾三次上书朝廷,陈述天变、人事、民穷、吏污等弊病,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,没有得到答复。徐谊知建康时,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,但未能成功。晚年筑室柳溪,自号方壶居士,与朱熹友善。作品有《方壶存稿》9卷,有明汪璨等刻本;又有《方壶集》4卷,有清雍正九年(1731)刻本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