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榛·封建的诗句(共1句)

封建简介

封建(拼音:fēng jiàn),汉语词语,源于西周分封制的封邦建国。该词包含三层含义:一指君主将土地分封宗室功臣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,中国周代开始施行,欧洲中世纪存在类似形态;二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;三形容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。

该制度可追溯至商代武丁时期对诸妇、诸子及功臣的分封实践。周朝建立后,通过分封王室子弟、功臣和地方部族首领,形成“封建亲戚,以蕃屏周”的治理模式,确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体系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暴露分封制弊端,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。汉代虽保留封国但强化中央集权,唐代柳宗元《封建论》等著作对此制度沿革有相关论述。

分封制下诸侯需向中央履行纳贡、征伐等义务,但世袭制易形成地方割据。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以封君与封臣间的土地交换和军事义务为特征,形成与西周分封不同的权力结构。中国封建社会形态自周秦延续至明清,存在区别于西欧的宗法制度和中央集权特征。

谢榛(1495~1575)明代布衣人。字茂秦,号四溟人、脱屣山人,山东临清人。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,流传颇广,后折节读书,刻意为歌诗,以声律有闻于时。嘉靖间,挟诗卷游京师,与李攀龙、王世贞等结诗社,为“后七子”之一,倡导为诗摹拟盛唐,主张“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,熟读之以夺神气,歌咏之以求声调,玩味之以裒精华。”后为李攀龙排斥,削名“七子”之外,客游诸藩王间,以布衣终其身。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,功力深厚,句响字稳,谢榛诗文,著有《四溟集》共24卷,一说10卷,《四溟诗话》(亦题《诗家直说》)共4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