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·封建的诗句(共1句)

封建简介

封建(拼音:fēng jiàn),汉语词语,源于西周分封制的封邦建国。该词包含三层含义:一指君主将土地分封宗室功臣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,中国周代开始施行,欧洲中世纪存在类似形态;二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;三形容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。

该制度可追溯至商代武丁时期对诸妇、诸子及功臣的分封实践。周朝建立后,通过分封王室子弟、功臣和地方部族首领,形成“封建亲戚,以蕃屏周”的治理模式,确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体系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暴露分封制弊端,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。汉代虽保留封国但强化中央集权,唐代柳宗元《封建论》等著作对此制度沿革有相关论述。

分封制下诸侯需向中央履行纳贡、征伐等义务,但世袭制易形成地方割据。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以封君与封臣间的土地交换和军事义务为特征,形成与西周分封不同的权力结构。中国封建社会形态自周秦延续至明清,存在区别于西欧的宗法制度和中央集权特征。

曹操的诗词曲代表作
曹操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。曹操精兵法,善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