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母简介

"慈母"作为汉语亲属称谓词,最早见于《仪礼·丧服》记载,特指古代宗法制度中未生育且受命抚育亡故妾室之子的庶母,其原初含义与"慈祥"特质无直接关联。至唐代,该词逐渐突破礼制专称限制,衍生出"慈爱母亲"的泛指用法,形成"父严母慈"的传统文化概念。

现代汉语中该词兼容双重语义:既指代关爱子女的母亲形象,也保留古代庶母称谓的特定历史内涵。在跨文化语境里,该词因承载"爱煦子女之母"的伦理观念,成为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典型文化局限词。

金幼孜·慈母的诗句(共1句)

金幼孜的诗词曲代表作

金幼孜(1368-1432),名善,以字行,号退庵。新淦县(今新干县)人。建文二年(1400)进士,授户科给事中。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。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,升侍讲,为太子讲学。幼孜讲授《春秋》,进呈《春秋要旨》三卷。永乐五年(1407),迁右谕德兼侍讲,永乐十二年(1414)与胡广、杨荣等纂《五经四书性理大全》,迁翰林学士。洪熙元年(1425)进礼部尚书大学士,依旧担任翰林学士。明宣宗时,修两朝实录。宣德六年十二十六日(1432年1月19日)卒,年六十四,赠少保,谥文靖。著有《北征录》及《后北征录》,后人集其遗文辑成《金文靖集》。